top of page
象從不遺忘
我們想忘記甚麼?從一頭非洲大象的視點,審視城市人遺忘的點滴。

「緩慢和記憶、速度與遺忘之間是有一種隱密的連繫。我們這年代沉溺於遺忘的慾望,為了滿足這慾望,我們將自己出賣給速度的魔鬼。」

米蘭.昆德拉小說《緩慢》

 

一頭五千公斤的非洲大象突然於本市行蹤不明。找不到腳印、找不到屍體,牠就是「消失」了。牠究竟去了那裡?人們能否找到牠?找到了,牠會在那裡?歲月的流逝會否令大象完全消失於我們的記憶中?

 

從尋覓大象的過程中審視我們的生活裡由了解大象的個性,去尋找城市人良久被遺忘及壓抑的豐富情感。靈感源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《象的消失》及米蘭·昆德拉的小說《緩慢》。演出集合了來自不同國家地區,卻不約而同地生活在繁忙都會裡的六位藝術家──進劇場藝術總監陳麗珠及紀文舜、南韓音樂人成耆完、鄭泰孝、日本舞者松島誠以及本地資深演員李鎮洲共同創作演出。透過現場音樂、舞蹈、戲劇、形體的元素,帶領觀眾進入大象的思想空間,以象眼察看這豐盛繁華卻混亂失衡的現代世界。

劇評

「感動人心的表演。」

國際香港戲劇評論家協會  


「來自香港最具詩意的劇團之精彩演出。」

張炳權,香港劇評人

觀眾意見

「另一個進劇場精彩絕倫的製作。」

「我很高興這樣的演出和劇團在香港出現,因城市生活容易磨蝕人的想像力。謝謝!繼續努力。」

「Bravo!我喜歡演出的音樂,亦喜見你們不繼進步。」

「優秀的製作。期望觀看更多進劇場的演出。」

「這是我所觀賞的本地劇作中,最具原創特色的一齣。我向你們的出色製作致敬,期待你們的下一個製作。」

演出

11/2004

新視野藝術節,香港大會堂劇院

創作團隊

導演

陳麗珠

創作

紀文舜、陳麗珠

音樂總監

成耆完(南韓)

演出

李鎮洲、松島誠(日本)、

成耆元(南韓)、鄭泰孝(南韓)、

紀文舜、陳麗珠

視覺及平面設計

陳鳳儀

服裝設計

鄭文榮

燈光設計

馮國基

錄像製作

楊振業

創作人的話:

 

《象從不遺忘》最初的靈感,來自我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經驗,這個現代亞洲城市裡的每件事、每個人都匆匆忙忙。香港向來為其特強的適應力自豪,而它的快速生活節奏及高效率亦聞名於世。為此,我們付出多少?我們希望探究這個現象 - 速度的崇拜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。當我們的世界越走越快,我們得到甚麼又失去甚麼?

 

以下這些有否關連?速度與憤怒、速度與記憶、速度與疏離、速度與快樂或不快樂?創作初期,這些疑問引領我們閱讀米蘭.昆德拉的小說《緩慢》。昆德拉在小說中闡述緩慢與回憶、速度與遺忘之間的隱秘聯繫。這個年代,我們有強烈的意欲去遺忘。我們要忘記其麼?我們是否真的把自己奉獻給速度的魔鬼?

 

相比起我們快速的生活,大象的存在明顯是緩慢的。我們對大象的興趣源於村上春樹的小說《象的消失》。小說中的推銷員生活在現代亞洲城市,述說著一隻大象從本地動物園離奇消失的故事,及它的消失對他生命的影響。這個簡單的故事結合了現代城市醒悟與疏離的主題,與我們對速度崇拜的社會現象的觀察與發現不謀而合。

 

村上春樹對消失了的大象除了年齡之外,作很少的描述 (牠是一頭很老的非洲大象)。我們開始研究這種奇妙的動物,發現牠們非常合群,常常大伙一起飲食、歇息、遠行及與同伴保持聯繫。

 

在非洲常言道,一頭單獨的大象並不能算大象。當我們生存在大部份人寂寞,與社會疏離的狀態,大象的特性對我們有很多啟示。

 

我們想起一句老諺語 -「大象從不遺忘」(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),亦從昆德拉的信念 -「我們活在一個遺忘的年代」起首創作。昆德拉、速度、村上春樹及大象都為這個製作賦予靈感,李鎮州、松島誠、成耆完及鄭泰孝亦為製作灌注熟練的技巧及創作的熱情。

 

這是一次獨特的旅程。

 

新視野藝術節2005委約節目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