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 這是一個什麼故事?
你會有甚麼回憶是想永遠保存的呢?有人說過有一個地方叫做記憶宮殿。如果你將你的記憶放在裡面,它們就可以永久被保存。有一個女人,她將她和她爸爸的過去,和她童年時候成長的一些回憶,放在一個地方。她覺得永遠都可以被保存,不會忘記的。
多年之後,她回到她成長的城市。在她爸爸的喪禮和她在街上走的時候,她才發覺原來她以為保存得很好的記憶,已經在時間之中消失了。她接著開展了有一段很特別的尋找記憶的旅程,並遇上一隻已經不再存在於地球上的北非白犀牛——蘇丹。
2/ 創作靈感來源?
靈感來自一篇散文——本地作家西西的《港島吾愛》,當她爸爸過世後,她對爸爸的很多回憶和他們以前一起生活過的一些生活點滴,以及香港這個城市的影子和城市變化的描寫;和一張在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照片,世界上最後的一隻北非白犀牛和他的飼養員,就在這隻北非白犀牛最後死前的一刻,他們深刻的擁抱,很難想像一個已生存在地球幾百萬年物種,最後不再存在。
三個失去:自己親人、可能失去自己生活過的這個城市的回憶、一個物種的失去,都很深刻。這些失去,我們怎樣可以拿起這種失去,拿起的意思我想可能是怎樣接受它,可以再向前走下去,這個就是這個戲的創作起源。
然後我記得有一些埃及人他們有這樣說過,一個人死了不是真的死了,直到所有人都忘記了他的時候,他就真的死了。我想看看到底怎樣可以儲存一些,我們覺得很寶貴的回憶,或者很寶貴的一些過去。
3/ 為什麼不用劇本而選擇用其他文學作品,例如小說、詩歌,來做我們的創作起源?
其實進劇場也有做劇本演繹,但劇本獨特之處是他們有角色,還有角色裡面最重要的是他們說的話,用以推進情節,讓我們知道故事發生的情形。 文學作品的素材很廣闊。我很喜歡他們的篇幅可以講到一些內心世界,很仔細、很深層。對世界的觀察,外在世界的描寫也很獨特,有很多吸引之處。 紙上的文字轉化在劇場裡面有生命的呈現。這個閱讀的經歷,變成在劇場跟很多觀眾在一起,一起呼吸,一起想像,一起經歷,我覺得很刺激。
4/ 如何將他者的文字/ 故事成為自己的心聲
這是演員的基本功,要練一輩子都會無盡地練下去的基本功。 鎖匙有一條是明白,你要明白作者所寫的世界、經歷、感受;另一條鎖匙就是你有觸動,有了這兩條鎖匙進入之後,另一條鎖匙,就是你在每一次演出裡面,每一次在舞臺上的真實,重新被發現,每一次每一個瞬間都是在那一刻發生。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個導體,觀眾就可以進入這個原作者的世界,藉著我們演員的引導。
5/ 是次演出邀請了年青藝術家潘子懷合作是怎樣的?
我會用清新和驚喜來形容跟她的合作,子懷比我年輕很多,但是她所知道的一些香港歷史事件或趣聞,比我多很多。
另外,她是這次創作的編劇,我發覺她用的文字是非常精練的,可以用很細的篇幅道出很深厚的感情,還有人物事件很有想像力,也有她的錄影設計,使整個創作很貼近。我們一起討論這個故事的發展、如何建構,她會同時在文字和視覺的呈現上創作,將兩者完整的結合在我們的敘事語言裡面。
===
導演/ 創作/ 演員 陳麗珠
進劇場聯合藝術總監。畢業於香港芭蕾舞學院,隨後於香港演藝學院攻讀戲劇,連續三年獲校內最傑出女演員獎。畢業後,加入香港話劇團。一九九一年赴倫敦深造,九二年與紀文舜成立進劇場,在英國及歐洲等地進行創作及教學。九五年回港,繼續創作及導演所有進劇場的原創劇目,並分別憑《魚戰役溫柔》及《闖進一棵橡樹的年輪》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。一五年,憑諾布爾執導的《海達•珈現珞》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。一六年,獲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學士。她亦分別憑《4.48精神崩潰》讀劇獲香港小劇場最佳女主角及《莎拉.肯恩在4.48上書寫》獲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(香港分會)劇評人獎年度演出、導演、演員及舞台科藝/美術獎。她是專業的魁根斯方法導師。
17-19.1 (Fri-Sun)
香港文化中心劇場

Comentários